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研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的语境差异

  • 以“话语”问题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之维

· ·

研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的语境差异

◇张欣然

近些年,立足资本主义社会都市化进程展开的空间批判已经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伴随研究的深入,部分问题仍有待厘清,特别是都市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指责列斐伏尔建立在日常生活批判基础上的空间生产理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批评其尝试从城市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转向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经由日常生活批判将人们对主体生存状态的考量重新置入人道主义语境,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取向相背离的。但另一位美国后现代政治地理学家和城市理论家爱德华·苏贾(Edward W. Soja)则认为,恰因这种理论的“激进反向”(provocative inversion)实现的从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化到马克思主义空间化的转变,才使列斐伏尔得以对都市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渐兴背景下,认清都市马克思主义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两种语境下的空间批判在概念解析、批判范式以及实践路径上的差异,将为我们借助马克思的文本继续推进空间研究提供重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