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陶鬶:中华史前文化的独特基因

  • 禹 鼎

  • 建党伟业的镜像再现

  • 禹 鼎

  • 建党伟业的镜像再现

  • 建党伟业的镜像再现

  • 陶鬶:中华史前文化的独特基因

  • 陶鬶:中华史前文化的独特基因

· ·

禹 鼎

◇杨曙明

禹鼎1940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窖藏,后为西安徐氏所得,于1951年捐献给陕西省人民政府,入藏陕西省博物馆,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禹鼎,通高54.6厘米,口径46.7厘米,重37.25千克。圆形,直耳微外侈,腹较浅,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一道,腹部饰环带纹,耳外侧施以两道凹纹,足部饰以饕餮纹。铸有铭文20行,每行9—13字,包括重文符3个、合文2字,共计207字。记述曾向周王朝称臣的噩侯驭方联合东夷、南淮夷诸国一起反叛,并且一举攻打到西周腹地。周王命令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

    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兵车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加征战,终于俘获对方首领噩侯驭方,铸作这件宝鼎以记战功。

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王俅《啸堂集古录》中都著录有“穆公鼎”,铭文与禹鼎相同。宋代典籍中的青铜器铭文均为摹写,容易出错,禹鼎出土后才得以勘误。当时的学者不认识“禹”字,故称“穆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