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平正义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李佃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是一个整体,但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内涵。简言之,制度自信就是对一个具有优越性的好制度的自信。而一个具有优越性的好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够容纳、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就需要讲清楚如下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容纳、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势?
马克思对公平正义价值的
肯定和认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和思想的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够容纳、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对待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价值的。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正义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着力辩护和发展的价值原则,而马克思则不仅没有对公平正义提出一个系统性的辩护,甚至还站在自由主义的对立面上,对诸如权利、自由、正义之类的价值和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解构。简言之,在马克思主义所认定和支持的价值谱系中,公平正义并不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这是一种需要澄清的错觉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