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党建团建引领创新创业方向

◇谭超  李月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党建、团建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的首要地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为载体,搭建学生党建工作平台,提高青年学生“双创”能力,积极培育与社会发展、乡村建设需求相吻合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教育模式

青年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党团组织培养青年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应当把党建团建引领创新创业比赛作为重点,把握社会、科技、金融等领域改革发展方向。围绕学校党团组织工作安排,加强党建团建引领作用,建设优良学风,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双创”教育对青年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现阶段高校“双创”工作方向稍显散杂,缺乏党建团建引领,导致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和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不高、时代特征的体现较少以及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果层次较低等。高校“双创”工作应坚持党建团建引领创新创业比赛,增设青年红色赛道,立足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点,坚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研究、科创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为主要载体,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比赛获奖、学术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为主要着力点,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构建双创新局。

重视党建团建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乡村振兴有赖于人才的可持续供给,而可持续的人才供给有赖于高等教育的服务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高校重视党建团建,筑牢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助推器”。

高校坚持党建带团建,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第一,高校党建团建工作应加强青年学生的情感理念。部分青年学生对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情感淡薄,高校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感教育,使青年学生正视农村建设这一事业,融入家国情怀,立志投身乡村。第二,高校党建团建工作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念教育。高校党组织和团组织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任,青年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应以党建团建为引领,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第三,高校党建团建工作应加强青年学生的实践理念。青年学生大多生活在城市,对农民、农业、农村当前发展形势、特点和现状,农业相关专业知识、生产与经营管理技能以及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了解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应为青年学生搭建开放式创新创业协同教育平台,使青年学生真正了解乡村,便于日后更好地建设乡村。

汇聚青春力量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高校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育人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党建团建为引领,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注重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数量和质量,引导青年学生主动面向农村、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创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高校应坚持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的基本原则,立足时代背景,坚持党建团建引领创新创业比赛,深化创新教育改革。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红色赛道为重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以团建促党建,构建双创新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青年学生情感理念、教育理念和实践理念的培养,坚定大学生扎根乡村建设的目标,筑牢理想信念。全面提高青年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人才,汇聚青春的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序号:7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