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2版:院内专刊2

“2021年区域贸易”线上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6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1年区域贸易”线上研讨会举行。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杨杰生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和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新西兰前驻华大使包逸之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创始主任黄晓明作总结发言。

与会中新专家学者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贸易、区域一体化、双边贸易与经济等议题深入研讨交流。与会者认为,贸易关系是中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贸易领域具有很大增长潜力,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两国学者应就相关议题持续开展对话交流。

王镭在致辞中表示,在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充分的韧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源和稳定器。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使得中国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也给包括新西兰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机遇。希望通过智库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为中新两国长远互利合作拓展新空间,造福两国人民。

包逸之在致辞中表示,两国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形势、世贸组织改革、区域一体化等重要议题研讨交流,对于推动中新关系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愿继续加强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交流合作。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荣退教授加里·霍克认为,在疫情时代,作为国际贸易体系核心的世贸组织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流通,促进疫苗、医疗物资、医疗设备从生产地流通到急需的地方。因疫情原因而采取的特定贸易限制措施应当是精准、透明、临时性和成比例的,不给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长远来看,应不断完善世贸组织规则,促进知识产权、创新、政府与企业关系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投资、增长带来巨大冲击。为应对冲击,需要推进世界贸易规则升级,不仅改革旧规则,还要加强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发挥区域经贸合作的引领作用,注重双边经贸合作实践及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沈铭辉表示,在全球化遭遇困难的情况下,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很多经济体都积极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和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中新自贸区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希望中新两国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

奥克兰大学副教授罗布·斯科雷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首次将中国、日本、韩国纳入一项统一协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已表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中国愿意按照现有最严格的贸易规则开展贸易活动,这对于非RCEP成员国的CPTPP成员国而言是重大利好。

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执行主任瑞秋·梅德门特介绍了中新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情况。她表示,中新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应本着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表示,中新自贸协定很好地发挥了双方贸易的互补性优势。目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将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这些都将为中新两国合作带来新机遇。

廖凡在总结发言中以“3M”即multilateralism(多边主义)、market(市场)和mutuality(相互性)作为关键词。他指出,历史昭示我们,面对一时的障碍、逆流和不确定性,更要坚信多边主义,坚信市场的力量,坚信互利互惠。相互尊重、互利互惠是经贸发展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间相处的正确模式。

黄晓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各国面临的外部条件和发展挑战不尽一致,政策环境也各不相同,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机构来推动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有必要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推动相关国际规则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愿景。(许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