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
◇沈仪琳(图书馆)
最近总是回想起以前的人和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要感谢的人和事很多,这大概就是岁月带来的变化吧。
“猫儿”学姐
那天打开床头柜,看见存放了十几年的那块虎牌消毒皂,想起了送我肥皂的明惠学姐。2019年9月中旬我接了一个电话,得悉明惠学姐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心里难过,但又觉得她十多年来一直在病床上痛苦地和肾癌、膀胱癌等恶疾作顽强的抗争,现在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也算是一种解脱。
“猫儿”是明惠学姐在北大东语系上学时她们班同学给她起的外号,我们的下一代都亲切地叫她“猫阿姨”。“猫阿姨”的最大特点是啰唆,每次去她家探望,她总是没完没了地折腾她老伴:倒茶、削水果、拿糕点招待客人等。对什么事情她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好像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小弟弟、小妹妹。等我们从她家里回来,前脚刚跨进门,后脚她的电话就跟着来了,一大堆啰唆的问题:回家的路上车挤不挤,风大不大,有没有累着……她在病中行动十分不便,却隔三岔五地差遣她的侄女代她购买各种食品和日用品,比如她家乡的腊肉、香肠,超市里的酱鸭、烧卖、肥皂、手套之类,用快递分别寄给我们这些学弟学妹。我们几个馋虫一面乐呵呵地吃着她寄来的美味,一面却言不由衷地批评她不老实养病,把精力都花在别人身上。她在电话里的回答总是啰里吧唆的一套说辞,最后以“讨厌”“少来”结束。出于她的这个特点我们大家又给她起了一个雅号叫“啰唆斯卡娅”。
学姐晚年婆婆妈妈,年轻时却是一位工作干练、卓有成就的“学霸”。大学还没有毕业,她就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东语系委派为贺龙的翻译,并陪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拜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20世纪80年代,她作为援外专家,接受人民出版社派遣赴朝鲜工作并荣获朝鲜政府颁发的一级友谊勋章。卧病期间,她出版了《岁月留痕》一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更可贵的是,最后几年她还和老伴一起撰写了回忆录《季老:言传身教实录》,留下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许多珍贵照片和谆谆教诲。
再拿起那块绿荧荧的虎牌肥皂洗手,不由得思念起学姐,现在再也听不到她在电话里的啰唆了。我忽然想起了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先生在她朗诵的《无怨的青春》中所言:“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同事小绿
厨房水池上方,装着一个俗称热得快”的热水器,一打开水龙头,马上就有热水流出。每当我使用这个热水器时,就想起曾经共事过几十年又同年退休的小绿,是她向我推荐了这款价廉物美的热水器。
我和小绿住得很近,两家几乎可以隔天桥相望。刚退休那些年,过一段时间她就到我家小坐,聊聊单位的近况。我知道,她是以党员的身份来关心我这个群众,我很感激她。冬天到了,我最怕的是用冷水洗东西。一次,我们聊起此事,我伸出变了形的手指关节给她看,抱怨冬天用冷水的不适。小绿便向我介绍了热得快,我按照她的指点,买来一试,果然立竿见影。
“小绿”是我们大家对她的昵称。小绿年轻时是个大美女,天生一张明星脸,学生时代她是学校的篮球队队员,退休后的小绿仍风度翩翩,是院里老年合唱团的主力,很让我羡慕她的活力。
想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一起到河南信阳下丁家大队劳动锻炼,大家的情绪是积极向上且饱满的,以苦为乐的事比比皆是,什么脏活累活人人都抢着干。男同志们的脊背上被炎炎烈日晒出了一片片的水泡,女同志们巾帼不让须眉,拉着装有900斤重土坯的板车绳套,一天往返六七十里土路不在话下,没有一个人喊苦,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这些趣事犹如昨天刚刚发生。
几十年共事,历经风风雨雨,毋庸讳言,有过对某些事情的不同看法,有过针尖对麦芒的时候,也有过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但事后从未因此结仇,尤其是退休以后,曾经的隔阂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件也想不起来了,心里留下的,只有小绿对我的好。近些年,小绿随老伴去南京定居,虽然断了来往,但是她对我的关心我一直记在心上。现在,每当我打开热水龙头洗涤东西,总会想起小绿,感到同志之间的真诚关心,感谢她给我带来的温暖。水,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
医者仁心
2011年末,我被查出肺癌一期,在多位大夫的劝说下,最终躺到了手术台上,切除了一叶病肺。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一病房的许多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护理下,作为当时科内收治的最高龄的女患者,住院仅半个多月便基本痊愈出院了,所接触到的医护人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叫“医者仁心”,我有了切身的体会。
出院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从没有忘记过张大夫他们对我的救治和悉心医护,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每当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都要亲手绘制几张新年贺卡寄给几位大夫和护士班,除了祝贺新年,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告诉他们,在他们手下死里逃生的这个康复病人至今和他们一起分享着快乐的人生。记得我在第一张贺卡上的留言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感,您带领的团队挽救了无数病人于危重之中。您的全心全意、无私奉献是协和精神的最真切体现。也许您不再记得千百个病人中的我,但我相信,您医者的献身精神和学者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位患者的心中。”
我曾读过一本由协和医者撰写的《协和医事》,上面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只有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在我的心目中,我所接触到的许多医生都堪称真正的君子,他们时刻把病人放在自己的心上,不仅治病,而且治心。每年给张大夫他们寄送的贺卡上的落款都是“曾经的胸外科一病房33床某某”,因为我能够从这几个字重新感受到张大夫他们对一个病人的关爱。
2011年出院以后,只要听到有关北京协和医院的消息,就仿佛得知亲人的消息,心中立刻会涌起亲切感。当我听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六位年轻医生在北京东单体育馆成功抢救一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被评为“北京榜样集体”时,就像自己的家人获得荣誉一样高兴并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和张大夫他们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他们却成了我心中珍藏的永恒的朋友。
社区志愿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区出入口都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把守,居民领到了出入证,进入小区都要出示临时出入证并测体温。
社区志愿者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风餐露宿,冬天冒着凛冽的寒风为过往的人测体温,查证件;夏天,他们顶着骄阳把守着出入通道,把病毒阻挡在小区之外,毫无怨言地为居民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真诚和热情。他们为来往者测体温还礼貌地道一声“谢谢配合”,我心中默想,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
我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用刚学会的手艺制作了五彩缤纷的丝网花,送到这些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手里,他们接受了我这份物轻心意重的礼物,我们彼此激励,互致谢意。一位值班的女同志掏出手机与我合影,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谢他们为我们小区居民的付出。人的一生都被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同志间的关怀包裹着。也许因为我是个独生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在成长的过程中只受惠于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对别人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才越来越认识到个人的渺小,悟到每个个体之所以得以存在,正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朋友的帮衬,社会的庇护。人活在世上,应当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有点晚,但是明白过来总比一辈子都不明白要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