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化
◇余荣虎
过去一百年,中华民族最坚定、最执着的目标是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现代化诉求最迫切同时也最艰难的是乡村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政府、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在不同阶段对乡村现代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而乡土文学一直与实践相互应和、相互影响,由此形成历史的“合力”,推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
1920年前后,鲁迅的《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系列小说借助新青年》、北京《晨报副刊》等报刊的传播,迅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并带动了乡土小说创作潮流。与之前后出现的小说潮流还有问题小说和自叙传小说,但都很快衰落,唯有乡土小说潮日益壮大。如果说20世纪初期鲁迅等人形成的是具有巨大冲击力的乡土小说激流,那么这股激流便是在百年的历程中勇往直前,不断接纳大小河川,最终成为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文学世界求新求异,潮流多变,乡土书写何以历经百年而自成潮流,吸引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作家和热情的读者?个中缘由,值得深究。百年来,乡土社会几经变迁,乡土文学的使命应时而变,从鞭挞旧中国的落后习俗,到谱写社会主义农村新篇章,再到描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画卷,每每与时俱进。尽管各阶段乡土书写的内容各异,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推动乡村发展进步,呼唤乡村现代化,而这正是国人百年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