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本版标题
  • 百年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化

  • 电影《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

  • 电影《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

  • 乡土文学

  • 柳青

  • 乡土文学

  • 柳青

· ·

电影《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

◇刘跃进

电影《柳青》把我的思绪带回到近五十年前的1972年。那年,我正读初中,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包括柳青的《创业史》。春夏之交,柳青到北京看病,并修改《创业史》第二部,就住在我家楼下。他老人家每天都要下楼散步,带着微笑看孩子们嬉闹,不时还会和我们聊上几句。影片中提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江晓天、王维玲等,是我的父执,我与他们也曾有交往。看电影时,这些往事不时在脑海中闪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关于《柳青》的意义,在“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曾以《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谈了我的肤浅理解。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我们今天如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理解生活中的柳青和电影《柳青》。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这些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个发展方向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