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两河流域驿站变迁
◇李智
古代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和最早的文字,被称作“文明的摇篮”,而驿站的建设和运营就是当地众多首创之一。古代西亚地区的驿站系统最早由苏美尔人创建,经过亚述人的发展和创新,最终成为闻名于世的波斯帝国御道。这些全长近三千公里的驿道,不仅为希罗多德和色诺芬等古典作家所赞叹,而且为庞大帝国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保障。举世闻名的“贝希斯敦铭文”就雕刻在连接巴比伦与米底王国故都埃克巴坦纳(后成为波斯帝国的都城,即今伊朗哈马丹市)驿道旁边的山崖上。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通过这一铭文,不仅向世人宣扬他平定叛乱的事迹,而且旨在震慑那些企图谋反之人。目前已知的大多数古代西亚地区的驿站系统均为官方所建,覆盖范围广大,而且需要当地行政机构承担其费用。因此,这些驿站仅服务于执行公务的行政人员,并不对途经当地的普通商旅开放。
邮驿体系应运而生
公元前四千纪伊始,人类文明的曙光率先出现在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生产工具十分落后。因此,自然环境状况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人们必须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动植物资源,并通过对外交往换取本地匮乏的物资。例如,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因而不得不通过陆路从东部的扎格罗斯山区和西部的黎巴嫩山区,或者通过水路从印度和埃塞俄比亚,获得这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