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以数字化改革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戴妍  王奕迪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把握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驱动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新时代数字化改革能够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强大动能。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强调,把农村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广泛应用于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的重要力量与可行路径,能够有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夯实乡村教育振兴物质基础。数字经济是推动社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数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2018年的数字中国”,再到2019年的“壮大数字经济”,以及2020年的“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伴随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网络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行动的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已然步入发展快车道。

乡村教育振兴的稳步推进亟待改善乡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数字经济发展既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数字经济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为乡村教育振兴打好雄厚经济基础。通过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盘活乡村各类生产要素,建立高层次、优结构、可持续的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其次,数字经济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为乡村教育振兴吸引优质人力资本。通过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乡村数字化生产力,以缩小城乡“数字经济鸿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增强对优质人力资本的吸引力,保证优质人力资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为乡村教育振兴的稳定长效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数字经济激发乡村资源活力,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准确识别和把握乡村教育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推动资源配置方式精准化,提高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存量教育资源有效流动,充分释放教育资源要素发展活力,提高乡村教育振兴的效率与质量。

第二,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塑造乡村教育振兴数字环境。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抓手。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部署了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同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在整体规划设计、制度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数字乡村建设在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的同时持续释放数字红利,塑造乡村教育振兴的数字环境。一是补齐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搭建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基础设施既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硬件条件,也是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的重要载体。通过补齐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促进教育资源要素数字化改革,以及基于网络平台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二是深化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意识,提升乡村教育主体信息素养与能力。深化乡村人口对数字化改革的认知,推动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普及与发展,提高乡村教育主体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培养其自觉获取信息、正确判断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乡村教育振兴奠定数字人才基础。三是完善数字乡村发展长效机制,保障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塑造乡村教育振兴数字化环境。同时,在建立跨界协同机制基础上构建数字乡村战略服务体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促进区域间教育主体互动和资源共享。

第三,以数字技术开发为支撑,优化乡村教育振兴实践流程。数字技术是制度变革与社会变迁的重要助推力,为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发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扩散效应、信息知识溢出效应与数字技术释放普惠效应,推动乡村教育流程的系统性优化,为乡村教育振兴注智赋能。

注重数字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应用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能够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化乡村教育振兴实践流程,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就教育资源配置而言,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有效拓宽乡村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提升乡村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基于高水平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跨地区教育合作,保障乡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供需精准对接,改善乡村教育资源错配、浪费等现象。就教育过程模式而言,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来整合海量碎片化资源,创建多元化学习选择通道,满足乡村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探索符合乡村学情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同时,利用数字技术为特定学科、课程提供教学方法、工具和实践场域,不断优化调整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乡村学情的数字技术与教育技术全面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教育方法手段而言,助力乡村教育方法手段革新,提升乡村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数字技术与乡村教育的深度融合既能够改变乡村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以及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动参与度,激活乡村学生自我提升的自主性、自发性和自觉性。

第四,以数字人才培养为依托,激发乡村教育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于人。我国现阶段数字人才培养与供给难以满足数字技术应用与发展需求。重视乡村教育振兴数字人才供给,加大乡村教育振兴数字人力资本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储备优质数字人才,着力建设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有助于汇人才、聚人气、凝人心,激发乡村教育振兴内源性动力。

集聚数字人才是激发乡村教育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前提。数字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推进效率与质量,应基于乡村教育发展现实诉求,坚持数字人才引进与培育并举,建设乡村高质量教学人才队伍。首先,加强高层次数字人才引进力度,组建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通过强化乡村人才引进和储备的战略思维、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健全乡村人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以及提供多方位保障性条件等途径推动优质教师资源下沉乡村,增强乡村的人才吸引力,留住乡村高质量数字化教师,强化引才聚才。其次,优化乡村教师数字化培训模式,促进乡村教师数字化转型。在充分了解和把握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现状与诉求的基础上,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以培养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增设数字化教育培训内容,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最后,培养乡村高质量数字化创新人才,推动乡村教育自主性发展。坚持个性化培养原则与社会需求导向原则,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数字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字素养,为乡村教育振兴储备优质人力资本,激发其内生动力。

总之,数字化改革既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强力引擎。乡村教育振兴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开发数字技术和培养数字人才等方式,夯实物质基础、塑造数字环境、优化实践流程、激发内生动力,将数字化技术应用贯穿于乡村教育振兴的全过程,全方位撬动乡村教育振兴各环节、多要素系统性变革,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效果综合评估及长效机制研究”(20YJA880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