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本版标题
  •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 激发家庭教育内生动力

  • 面向未来教育的家校新形态

· ·

面向未来教育的家校新形态

◇张俊  吴重涵

学校不是教育的孤岛,教育在学校之外的很多场景都可以发生,学生成长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持续的、高质量的互动与合作。家校社共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不二选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居家学习更是凸显了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基于全国的专项调查发现(13万名教师和176万名家长),疫情期间的家校共育一定程度上呈现“权宜之计”特征,但更多的证据指向未来教育的家校新形态,未来“大”家庭教育(注重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和“大”学校教育注重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联系)的现代教育格局得以提前显现。

家校共育新形态的证据考察

边界渗透:教育职责延伸至家庭,居家学习成为家庭主要生活方式。疫情居家期间的线上学习被认为是面向未来教育形态的大规模社会实验。调查显示,58.5%的学生居家模式是以学习为主,32.8%的学生以游戏娱乐为主,8.7%的学生以家庭互动为主。传统上,家庭和学校是功能分离的两个领域,但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在家庭,并成为多数家庭的主要生活模式。这表明家长在角色上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家庭在空间上成为替代学校教室的学习空间,即在家校共同参与中,居家学习使家庭与学校的边界进一步模糊。这种趋势使得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直接面对家庭教育的背景和需要开展。由此,以儿童成长为中心的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社区)教育的现代教育格局得以提前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