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的现实探索
◇向云发 杜仕菊
实践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题中之义,要求“大视野”“大课堂”“大载体”“大目标”“大团队”,实践育人“工具箱”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从“理论思政”向“实践思政”的创新性转化,进而实现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统一。
开阔实践育人
“大视野”
实践思政相对于理论思政而言,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激活思政育人元素,引导学生情景理解、过程体验、理性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行动意志、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实践思政是基于预设经验的情境体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做的过程性统一。如此说来,实践思政要求在理论思政之外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导向的育人活动之中,在时间维度上要求贯彻到“课前—课内—课后”三课一线全过程,在空间维度上要覆盖到“课堂—校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全方位,在主体维度上扩展到“教、管、研、辅、社”专兼一并的全员,由此开阔实践育人“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