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在苏俄的译介与传播
◇信娜
20世纪初,中国现代戏剧在改良旧剧和学习西方戏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戏剧的外译与海外传播必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戏剧与俄语读者的初次相遇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1937年,苏联学者鲁德曼在《戏剧》杂志发表《中国现代话剧与戏剧》一文,简要介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现状,对王独清、欧阳予倩、陈大悲、郭沫若、田汉、洪深及其主要剧作进行了论述。此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现代剧作家及其作品偶尔出现在相关的专著、报刊上,直至5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才开始真正走入苏联,渐渐被俄语读者熟知。
郭沫若剧作的译介与传播
1949年,汉学家费德林开始翻译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并于1951年在莫斯科以单行本发行。1953年,莫斯科国家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沫若选集》,收录其创作的诗歌、短篇小说、戏剧和文章等,《棠棣之花》《屈原》包含在内。1954年,《屈原》成功搬上了苏联的戏剧舞台,在莫斯科叶尔莫洛娃剧院进行了首演,导演为科米萨尔热夫斯基。该剧引起了苏联观众的极大关注和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星火》杂志的一篇剧评写道:科米萨尔热夫斯基指导的话剧《屈原》深刻传神地再现了时代特征、语言和作者的风格,极为生动地讲述了屈原这一伟大诗人、思想家、斗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