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健全京津冀科技人才合作共享机制
打造集聚科技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
构建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加强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
培养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加强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
◇罗振洲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指标,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则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新格局部署了新任务,新战略指明了新方向,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良、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基础研究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四个面向”引领基础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为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一是要围绕科技前沿培养基础研究科技人才。科技前沿领域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所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前沿领域研究中,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抢占基础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和最前沿。二是要围绕经济主战场培养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各国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基础研究竞争。要充分肯定基础研究科技人才潜在的巨大价值,加快补足人才短板,逐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为我国在经济主战场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三是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基础研究科技人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对基础研究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做好人才布局,从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从新能源到新材料,从疫病防控到集成电路,从乡村振兴到制造业强国,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基础研究科技人才成长与人才队伍建设最好的风向标。四是要围绕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命健康。要重点聚焦人口老龄化、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重点突破新药创制、基因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安全等生命科学短板领域,加快完善重大民生领域的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布局,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