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健全京津冀科技人才合作共享机制
打造集聚科技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
构建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加强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
培养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培养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鲍志伦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希望来自青年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是中国创新科技力量的未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必要准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讲道:“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筑牢人才根基,才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工作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和科研规律,真正做到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一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要做到系统化。要有系统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国家战略,比如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进行顶层设计提供总体建议。人才培养计划需要系统化,应制定激励目标、建立培养途径和考核体系,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帮助,比如资金、项目扶持,配备带头人指导科研。二是增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政策的连贯性和协同性。把握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有效资源,根据青年科技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需求,科学规划与其相适合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相关政策,使得相同类型政策内部以及不同类型政策之间高度连贯,形成全面、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在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基础上,以科技、技能等不同工作属性对青年人才进行分类,动态更新成长信息及其证明材料,从而建立信息准确、资料完备、分类明确、更新及时的“青年人才数据库”,以便及时获取青年人才的供给信息,做到人岗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