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A09
本版标题
  • 加速构建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

  • 国外敏捷治理理论的变迁与创新

  • 西方国家审计监督体系基本特点

  • 加速构建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

· ·

加速构建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

◇周利萍  许蕴

近年来,全球加密货币、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均在提速,全球数字经济的“货币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在目前技术和制度框架下,三者的货币属性依次由弱至强。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全球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较大,投机属性明显,而央行数字货币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此过渡期间,全球稳定币汲取了加密货币技术优势并不断优化,呈现快速膨胀的发展特点,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也进一步被强化。目前,在缺少针对性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将稳定币纳入现有监管体制,要求其投资者和运行者必须遵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措施、市场一体化、消费者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等,但这并不足以覆盖其潜在风险。在未来,全球各国必须强化稳定币监管合作机制,监管先行。

稳定币的基本范畴与发展现状

稳定币的出现建立在原有加密货币数次泡沫相继破裂的基础上,是为了解决传统加密货币价格的高度不稳定问题的一种尝试。稳定币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或法律含义,事实上其价格并不“稳定”,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工作报告中,稳定币被定义为“一种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数字货币”。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相关工作报告认为稳定币是为了维持稳定价值而与特定资产、资产池或一篮子资产关联的加密资产。2019年,脸书(Facebook)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发布,将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四种法币计价的一篮子低波动性资产作为抵押物,以追求Libra实际购买力的相对稳定。全球稳定币的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被界定为在多个司法辖区可得且可用的稳定币。全球稳定币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如跨境支付等,以及可能达到巨大体量,使其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乃至跨越国界的具有系统重要性加密货币,但它也因此会威胁全球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