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A01

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智慧

◇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色。8月27日,同济大学主办的“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三个最基本的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包含对西式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走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结果,二者都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认为,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首先体现在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物质利益至上的现代化道路,也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当中的工具理性、资本逻辑和个人至上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康庄大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担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关系更加密切。面对如何重振世界经济、缔造人类美好未来等一系列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创造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有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而且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的是涉及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福祉,强调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化本质规律的深刻把握而作出的科学判断,超越了西方发展理念中的“零和博弈”思维,不仅意味着发展理念的改变,也意味着世界发展路径和治理主体、治理规则的变化。

将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为方向指引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表示,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当务之急是尽快控制全球疫情的蔓延。不同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的举措,暴露出深刻的价值观分歧,这会导致全球化风险急剧扩大,全球治理难度进一步增加。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之间在合作与对抗、开放与封闭、互利共赢与零和博弈等方面的选择,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走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做好这一选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明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是全体人类。不管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还是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其出发点、归属点都在于怎么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倡导各个国家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认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要经过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三个阶段的推进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的高级形态,离不开共同价值的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起着凝心聚力的作用。

会议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