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小村庭院经济带来大收益
◇本报记者 赵徐州
作为地处边疆的欠发达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中,曾有4个国定贫困县和1个省定贫困县。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延边州立足州情,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其中,以村带村促脱贫、特色产业带脱贫、易地搬迁促脱贫等典型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边州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做好统筹协调、加大政策保障、坚持“志智”双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因地制宜 庭院经济助力脱贫
开山屯镇光昭村是位于延边州龙井市东北部的一个边陲村庄。2016年初,这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共202人,贫困发生率为11.3%。2018年,经过四轮精准识别,最终确认贫困人口64户105人,他们于2019年初已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南宗焕是延边大学派驻光昭村的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刚上任时,他发现人口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是光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为贫困户制定了庭院经济项目。随后,延边大学选派该校农学院朴一龙、梁晚枫两位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南宗焕介绍说,2016年,他们为16户贫困家庭在庭院里免费种植了800株软枣猕猴桃、葡萄等果树苗,深埋250根水泥柱,提供35袋有机化肥。此外,还为8户贫困家庭免费发放了100只鸡雏,并签订了回购协议。同年,养鸡产业项目获得1万元扶贫效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