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行
■济南大明湖图片来源:CFP
◇李尚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几年前,老伴从章丘走亲戚回京,对我说:“章丘可好了,有李清照的故居,你是学历史的,还不去看看?另外,章丘的泉水也很丰富,比济南还好,不可错过。”我想,1966年我去过济南,看过趵突泉,当时泉水丰富,可喷达几十厘米。20世纪末,有报道说,趵突泉几度停喷,甚至出现“鱼儿泥中爬”“鱼儿脊梁泥中游”的怪现象。现在如何了?心中惦念,应该去看看。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又过去了几年,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
游趵突泉、百脉泉群
数月前,一家人在外甥女婿术洪刚父女的陪同下,游了济南的趵突泉和章丘百脉泉泉群。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北宋文学家曾巩曾在《齐州二堂记》写道:“历城(今济南东)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济南,喝了用趵突泉水泡的茶后,觉得此泉水味醇甘美,超过了北京玉泉山,特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此次到了趵突泉,一眼望见泉水满槽,定睛一看,槽内五个泉眼“水涌若轮”,不断向上喷发,可见古书记载的“趵突腾空”的奇景,高的可达几十厘米,虽不及印象中的高度,但也煞是好看。这是当地政府和人民几十年的辛苦勤劳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眼福,应该向他们表达感谢之情。
离开济南后,我们乘车向章丘进发。一路上,术洪刚自豪地说,“在人们心中,趵突泉排名第一,百脉泉次之。依我看,百脉泉比趵突泉更雄伟”。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外甥女李傲母女陪同下,游览百脉泉群。李傲介绍说,百脉泉范围大,现已成为百脉泉公园,不再是从前半亩巴掌大;泉股多,园内百脉泉与几十个泉水争先竞涌,像珍珠一样不停歇地滚动,仪态万千。她还自豪地说,百脉泉的雄姿超过了趵突泉,不看百脉泉,就虚了此行。
据明嘉靖《章丘县志》记载,百脉泉“其源直上,涌出百脉腾沸,状若联珠,清莹寒冽。俗云西有趵突为魁,东有百脉为冠”。又云:编撰者因章丘山水众多,“合岭与洞为山之类,合井与泉为水之类,几三十五,亦足以见章丘之胜矣!”果然,到了百脉泉前,与其山水相连的就有龙泉、梅花泉、漱玉泉、金镜泉、墨泉、东麻湾泉、西麻湾泉、眼明泉等。俯首百脉泉池,“百道清淙地底腾”,只见碧水微波,一串串似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缓缓浮向水面,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波水相涟。回首四望,又见佛学大家赵朴初等人在泉池两侧题写的“佛”“清泉洗心”等大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的墨泉、梅花泉、漱玉泉等各具特色,给游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望着百脉泉群飞溅时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我们确实感到此行不虚。
参观清照园
清照园是当地政府为纪念李清照于1997年兴建的,园址立于梅花泉、漱玉泉之中,既显示出是章丘泉水孕育了李清照及其文学成就,而游人又可在参观清照园学习传统文化时饱览泉水之美。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词人,《宋史·李格非传》说她“诗文尤有称于时”,被后世称誉为“一代词宗”。她的词属于婉约派,推重南唐二主与大词人冯延巳,对北宋词坛上影响最大的柳永派及苏轼词均有批评,直如宋史大家邓广铭教授赞誉的“评论都很中肯”。
清照园大堂门上挂着文史大家郭沫若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纪念堂系仿宋建筑,进门后可见一座汉白玉李清照像,堂前有郭沫若的诗文:“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值得人们欣赏与回味。据介绍,园内的亭台楼阁均照李清照诗词意境及其生活年代的风土人情立意,泉水园林风景美不胜收。纪念堂里还摆放有词人父亲李格非撰文的碑石拓片,其丈夫赵明诚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以及当代学术大家的题字,今人撰写与出版的李清照年谱、李清照词作等,其中就有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观览朱家峪
朱家峪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镇,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介绍,朱氏始祖朱良盛于明洪武二年(1369)携家眷自河北迁至章丘,以该村黄石洞为栖身之地。此后,经过朱家历代人600年的艰苦奋斗与勤奋工作,终于将朱家峪这个文化名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到朱家峪,只见村西与村东有一道长一公里的石圢,中间为门,称为礼门,已是断壁残垣。进门后,就是幽光闪烁的用山石筑成的古道、古桥和藏在绿树、山石中的古宅、古楼、古祠、古庙、古校,山泉在古村里静静地流淌着,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古村600年的沧桑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道上嵌有两溜大块青石,形似铁路,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双轨”古道。古道分成两行,便于人们上下行走,有礼有序,秩序井然。村中央有东西两座青石古桥,分别筑成于康熙九年(1670)和二十七年(1688),桥上路人、车马通行,桥下雨季时,可见潺潺流水,很饱眼福。因此,这两座桥被专家称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再往前行,过了一个名为“曲径通幽”处后,便可见四处主干道呈扇形通往全村各地,大大便利了路人回家,桥与主干道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我们前行中还看到了一个“拐弯抹角”的牌子,意为当地民众建筑房屋时,为便于行人、车马顺利通行,就将墙角下部抹圆,既体现了人们的公德意识,也是一种建筑与道德意识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朱家峪村很注重教育,村内有明经进士朱逢寅故居。朱逢寅自幼聪颖好学,由秀才直考至贡生,中年在村中设家塾,教授子弟习学。他有两个学生,后来分别担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奉天总兵。光绪十六年(1890),光绪帝为表彰朱逢寅,特钦命其为明经进士、候选训导。
另据《朱氏家谱》记载,朱氏第16代传人朱连山及同村多人都有“闯关东”的经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主角朱开山就是以朱连山等人的经历进行塑造的。再据介绍,颇有盛名的章丘人高超的打铁技艺及颇负盛名的铁锅也随着“闯关东”传入东北,对东北人民的生产技术及生活用具质量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