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本版标题
  •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法“一蹴而就”

  • 疫情反显自由旅行价值

  • 乐器反映南美各地文化关系

  • 【三版图片】

  • 《危机风格:修复的美学》

  • 【三版图片】

  •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法“一蹴而就”

  •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法“一蹴而就”

  •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法“一蹴而就”

  • 《危机风格:修复的美学》

· ·

乐器反映南美各地文化关系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9月20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官网报道了该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旨在考察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南美洲历史和原住民文化。

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环境,南美洲原住民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乐器等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重建不同人群的时空发展轨迹及其相互联系,因此,研究人员系统考察了考古资料和民族志记载中的各种乐器。

按照乐器学的研究传统,研究人员采用四分类法对此项研究涉及的乐器进行了分类,包括体鸣乐器,如三角铁;膜鸣乐器,如鼓;弦乐器,如吉他;管乐器,如长笛。研究结果表明,在欧洲殖民者到达前,管乐器是南美洲最常见的乐器,而从目前已经获得的各类资料来看,在南美洲原住民的音乐史中不存在弦乐器,弦乐器是由欧洲殖民者引入的。

研究人员表示,现有考古证据表明,与其他地区相比,管乐器在南美洲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然而,与石头、黏土等无机材料相比,植物、骨骼等有机材料更难保存。因此,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骨笛等管乐器可能不及其历史总量的1/3。在较为近期的民族志记录中,关于管乐器的记载也并不多见,这说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扰乱了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传承,可能导致许多乐器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