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回望

  • 丝路拓通下元代城市文学格局

· ·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回望

◇纳钦

2021年8月27—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回顾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70余年的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与党的民族政策密不可分,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不会有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发展动力,使之取得了重大成果。这是党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使中华文化根深干壮而枝繁叶茂的成功典范。

创办民族学院  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便创办八所民族学院,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以延安民族学院为前身的中央民族学院于1951年在北京成立,195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成立,标志着国家一级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诞生。在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前后,党和国家陆续创办西北民族学院1950)、贵州民族学院(1951)、西南民族学院(1951)、中南民族学院(1951)、云南民族学院(1951)、广西民族学院1952)、新疆民族学院(1952)七所民族学院,在短短几年内搭建起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体系的基础结构。学术体系建设也随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