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国际关系理论“全球转向”的实践意蕴

  •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导向及其反思

  • 国际关系融合理论的生成逻辑与基本方向

  •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中国进路

· ·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导向及其反思

◇阎学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走过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目前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应的学科发展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巨变。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趋势,推动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回归,不断增强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是摆在我国国际关系学界同仁面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动力

学科的发展有两大动力。第一是知识的自然增长,即知识的叠加会不断形成新学科。例如,先有经典物理学知识,后发展出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再发展出量子物理力学。随着新知识的获取与增加,新学科由此诞生。知识积累的路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伴随着学科不断发展,细化出分支小学科,如物理与化学成为两个学科后,化学又分化出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另一种是跨学科融合成一个新学科。例如,物理学和化学融合,形成了物化专业。第二是人为引导推动新学科发展。人为引导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政府引导。例如,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原来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分离出来,设为一级学科。另一种是学界引导。例如,围绕新时代国别区域研究的推进,一批学界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正在为国别区域研究成立一级学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