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思维与实践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富于历史经历、历史感悟和历史思维的民族。中华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自身所处历史环境的观察、思考和叙述。历史的思维贯穿于思维的历史,在反思的高度上即为哲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历史的思维,包括哲学思维从未中断。而现实的人们所经历的不仅是感受和思维中的历史,更是真实的实践的历史,即一代又一代历史主体以实践的方式创造的历史。在历史实践发展的同时,历史思维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既没有完全延续传统的历史思维,也不是照搬西方的历史思维,而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指引下,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以革命的实践改变世界、创造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
恩格斯说过,“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平行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但黑格尔心目中的历史本质上是绝对观念的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源和环境。历史的人即现实的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参与历史活动,同时也在能动的现实活动中创造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