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城市“公”领域的转型看中国式现代化
——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世界历史新篇章
杨共乐教授简介
10月18日第5版“学术中国·历史学”头条文章(马敏小传)
换图:10月30日争鸣03(Z03)二条文章换图
换图:10月30日争鸣03(Z03)头条文章换图
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世界历史新篇章
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先用“小康”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又进一步阐明,“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经过数代中国人的努力,至2021年7月1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谱写了世界现代化建设史上新的中国篇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重要标志。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从“小康之家”的提出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足足奋斗了40余年。而这40余年的奋斗不但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为世界留下了一条堪称神奇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