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中国政府的决策动机研究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核心参数测算及应对策略
中国扶贫经验的有益启示
林毅夫--学者链接
刘元春--学者链接
郝福满(Bert Hofman)--学者链接
林毅夫--学者链接
郝福满(Bert Hofman)--学者链接
刘元春--学者链接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核心参数测算及应对策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涉及创新型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治理、文化软实力、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居民生活水平、平安中国、共同富裕等方面。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目标的重点说明可以看出,一是这些目标设定经过了认真研究和测算。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二是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因此,我国的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三是党中央的规划部署基于大方向、大战略。虽然目前我国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但也体现了定量的要求,可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因此,在经济方面,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体现为若干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