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本版标题
  • 现代化:中国的道路与道理

  • 老龄社会治理之“中国逻辑”

  • 中国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趋势

  • 黄平

  • 彭希哲

  • 张翼

  • 现代化:中国的道路与道理

  • 中国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趋势

  • 老龄社会治理之“中国逻辑”

· ·

现代化:中国的道路与道理

关于对现代化一词的理解,除了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角度外,还有一个中西之间在概念上的交互的“创造性误读”过程。现代化这个概念,还不像简单翻译过来所理解的那样,也不是如经济学、社会学领域里罗斯托或英格尔斯对现代化的阐释那样。19世纪以来, 西方和我们交流时讲的虽是同一个词例如“现代化”,但其内涵和角度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当然也有重合交叉的一面。

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走到这一步,至少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贡献还不够。关于我们自己的概念,不只是社会学概念,大量的现代社会科学概念,乃至日常生活中很多语词,大都是19世纪经由日本译过来的。当时日本人把西方社会科学里的一些关键词,用两个汉字拼接以后变成日语的翻译概念。中国晚清到民国初年那一代学生东渡日本以后,看到正好是汉语,就拿了过来。拿“现代化”这个概念来说,最早就是从欧洲经日本引入中国的,日语里讲的“现代化”又是对欧洲的现代化作了一种日式解读。其中作为时间分期的“现代”一词,从日语到中文也发生了一个转化,我们区分近代和现代是把1840年以前叫古代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叫近代,1949年之后叫现代(还有把目前所处的时期叫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