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编纂实施《民法典》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为中国民法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民法学首先需要提升民法学的内部对话能力和外部对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