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揭示世界文学多样性  构建中国非洲文学学
    ——从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 儒家生态美学智慧与生态家园建设

  • 《东吴学术》2021年第4期   目录

· ·

揭示世界文学多样性  构建中国非洲文学学
——从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朱振武

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似乎又爆了一个冷门,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此殊荣。授奖辞说,之所以授奖给他,是“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古尔纳真的是冷门作家吗?还是我们的关注点抑或考察和接受方式出了问题?

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

其实,英语文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始终势头强劲。从起初英国文学的“一枝独秀”,到美国文学崛起后的“花开两朵”,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印度、加勒比海地区及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索马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英语文学遍地开花的“众声喧哗”,再到沃莱·索因卡、纳丁·戈迪默、德里克·沃尔科特、维·苏·奈保尔、库切和爱丽丝·门罗及现在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等“非主流”作家,特别是非洲作家相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国际重要奖项,已经出现了“喧宾夺主”的势头。二战以后,作为“非主流”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洲文学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对此我们却很少关注,学界的研究也非常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较多跟随西方人的价值和审美判断,而具有自主意识的文学评判和审美洞见较少,批评的自觉和自信也相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