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迈向新阶段
本报讯 (记者高莹)9月28日,第四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姜辉表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夺取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等,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更加需要建设堪当大任的高水平智库。
姜辉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迈向深化拓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一要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加强智库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储备性,拓展智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开展智库调查跟踪研究和强化综合性研究,以高质量智库成果提供高水平决策参考;二要坚持决策需求导向,有效对接决策部门,拓展服务决策渠道,使智库研究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实现供适所需、良性互动,提升智库决策影响力;三要强化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科学研判世界局势,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敢于和善于对外发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拓展智库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四要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智库运行特点,深入推进智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智库治理体制机制,完善智库经费管理制度、智库人才制度、智库评价激励机制等,真正发挥智库的活力和显著优势。
江小涓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事实和丰富数据。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理论是智库成就一番事业的时代机遇,智库需要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学术理性和能力助力国家现代化进程。学术界要努力将中国“奇迹”升华为中国特色理论,将事实和经验转化为体系化的知识,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增量和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理论构建要重视借鉴吸收全球的学术存量,越能容纳已有的学术概念,理论创新就越容易被更多的全球学者和学派所接受和理解。同时,还要注重前瞻性地研究现代化阶段的新问题,用学术力量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
姜培茂指出,评价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高质量的智库评价,推动高质量的智库建设。一要坚持正确导向,科学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和特点,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用中国标准评价中国智库;二要突出质量要求,以研究能力为核心全面评价智库建设质量,通过评价引导智库把建设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使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三要采用科学方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行评议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四要保持健康生态,智库评价重在引导发展方向、激发动力活力、推动公平竞争,营造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发布了《中国智库AMI综合评价研究报告(2021)》。该报告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智库建设成果,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智库发展方向,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