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
共同富裕理论与战略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10月17日,“社会学视野下的共同富裕理论与战略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成立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兼财务基建计划局局长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赵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光金,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龚维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等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主持开幕式。
总结学院发展 全面开启新征程
2020年9月,社会学院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2个科教融合学院之一正式成立。
李培林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但是也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等原因,有着欠缺之处。因此社会学院需要向国内兄弟院校汲取经验,采众家之长,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厚望。
李培林表示,过去,我国以投资、出口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作为发展动力,但如今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到6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扩大消费就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而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促进大众消费,蓄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非常重要,广大学者有责任讲清楚其中的规律和逻辑。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城乡差距,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应该是社会学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命题。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从我国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贡献社会学界的力量,推动社会学成长。
陈光金总结了社会学院成立一周年来在教师队伍、教学体系和教学组织体系架构建设中的成就。他表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社会学院与社会学研究所的总体性融合初步完成,一支由特聘教授、岗位教师、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的规模比较可观的教师队伍形成,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的有效整合以及学院教学体系架构初步完成。未来将认真落实办院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办出特色、办出优势,努力让所有从此走出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英才。
张政文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师资队伍、本硕博招生等情况。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社会领域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与风险。希望社会学学者深入研究与讨论,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寻找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方案。
谢寿光表示,社会学院的成立对于中国社会学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能够在科教融合、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建设中作出独特的贡献。
冯仕政作为兄弟院系代表发言。他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期待全国社会学同仁进一步加强团结和合作,携手将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的一流学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毕业校友代表,龚维斌回顾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求学的经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五大教学传统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通过在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研究所学习以及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学理论基础,为后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支撑。
以社会学视野看共同富裕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社会学视野探讨共同富裕理论与战略,并围绕“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化视野下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社会学‘三大体系’建设探讨”五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邴正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了“非均衡社会发展”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东中西部区域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社会结构不协调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调控非均衡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一要处理好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二要处理好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三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公平的社会分配和保障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共同富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表示,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次,改革创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认真总结分税制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最后,建立城市带动、反哺乡村机制,解决城乡差距问题,进一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王思斌提到,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社会成员在经济、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上的富裕。要重视经济社会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增收机会,调整财富分配结构,培育就业者的主体性,促进改革红利的共享。实施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选择,要在制度上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均等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重点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状况和未来目标。她认为,新发展阶段,需要以双维度、多层次这两个标准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双维度标准”指既要提升绝对标准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更要提高相对标准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多层次标准”是指基于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设定不同的中等收入标准。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多层次需求,保障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