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3版:院内专刊3

明清档案整理研究事业步入新时代

本报讯  10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鼎堂讲坛(第2期)在京举行。著名明清档案与明清历史研究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研究员作题为“明清档案的历史遗存 百年刊布与研究展望”的主题演讲。活动由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主持。卜宪群表示,档案对于历史研究至关重要,古代史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几代学者充分利用一史馆的档案资料推出了诸多优秀成果,希望双方今后能够继续深化合作。

李国荣从四个方面对百年来明清档案的整理刊布、挖掘研究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讨论。在第一部分“明清档案与国运沧桑”中,他回顾了近代明清档案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明清档案遭遇浩劫;清光绪时期,清廷自己也烧毁内阁大库档案数十万件。1921年,还发生了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大量明清档案险被毁掉,在罗振玉等人的努力下,这些珍贵档案才得以保存。1925年,故宫文献部设立,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抗战期间,明清档案经历了南迁与西运。1949年之后,这些档案文物分存两岸。就明清档案而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1067万件,台北存70万件左右。

在第二部分“明清档案与名家大师”中,李国荣以鲁迅、王国维、蔡元培、傅斯年、郭沫若、戴逸、郑天挺、王钟翰、冯尔康、朱诚如、神田信夫等学者为代表,阐述了这些前辈学人对明清档案的关注与整理研究情况。

在第三部分 “明清档案的百年刊布”中,李国荣提出,明清档案的百年刊布分为拓荒摸索(1925—1949)、奠定基础(1949—1980)、全面服务(1980—2020)三个时期,目前已编纂出版明清档案史料243部3704册。而后,李国荣从文种、专题、丛刊三个方面具体梳理了明清档案的编纂出版情况。譬如,以文种来说,系统编纂出版的有明代档案、清代上谕档、清帝起居注、朱批奏折、清朝官员履历、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军机处电报、外务部档案等。这些档案的刊布极大地便利了学界,推进了明清史研究的深入。

在第四部分“明清档案的研究开发”中,李国荣阐述了明清档案研究开发的现状,总结了明清档案整理开发的主要特征,即围绕中心的政治性、以档治史的学术性、全面合作的社会性、走向世界的国际性、数字理念的时代性。李国荣最后谈到,明清档案整理研究事业正在步入新时代,其突出特点是面向未来,构建信息时代的文化理念;面向社会,推进国家宝藏的全面开发;面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合作。

来自古代史研究所、院内其他相关研究所的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活动。(王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