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4版:院内专刊4
本版标题
  • 老胡同里的老故事

  • 来自太行山上的声音

  • 6、【书画欣赏】

  • 贺新郎·建党百年有感

  • 满江红·抗美援朝颂

  • 6、【书画欣赏】

· ·

老胡同里的老故事

◇陈平(老干局)

北京的胡同多,胡同里的故事多。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原来老胡同里那些让你难以割舍的情愫和风韵,眼瞅着慢慢地渐行渐远,越来越淡了。从前你沿胡同往里走,里边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半儿胡同里都有理发馆、粮油店、菜站、肉铺,再全乎点的,还有间门脸儿不大的邮局、储蓄所,地大点的还有小五金店和煤铺等。有些胡同临街把口的地方,还能瞧见书店或是饭铺,你溜达着走过去可以买本书、买个早点小吃,吃顿饭。最让人眼热的是胡同里有小学、幼儿园或托儿所的,住进那样的胡同,你可就是走了大运,挑对了地儿了,用眼下的话来讲就是“有人想拿前门楼子来和你换,你都未准能满应满许”。

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大伙买东西可都在胡同当间儿的一家门脸儿不大膛儿还不小的合作社,那时候合作社可不像后来的样子,也就是家副食店。最早合作社里什么都卖,针头线脑黑白布,柴米油盐酱醋茶,生鲜果品调和面,烟酒肉蛋鱼鸡鸭样样有,连买个取暖的炉子和烟筒,都得去合作社。到后来有了粮店、百货店、五金店和菜站肉铺,慢慢地把合作社的活儿给分解细化了,由繁变简。打这儿往后,只要一提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就得揣上副食本去合作社,在那儿买个针头线脑、打个酱油买个醋再捎带点麻酱,购点鸡蛋或是烟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