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人文岭南3
本版标题
  • 数字移民: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反思

  • 工夫在茶外

  • 创新古代俗文学研究范式
    ︱︱ 评︽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 工夫在茶外

  • 创新古代俗文学研究范式
    ︱︱ 评︽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 ·

工夫在茶外

◇张淳

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的文化符号之一。不同地方的“茶名片”各具特色,在潮汕,工夫茶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茶文化,有求诸实的,也有求诸虚的;有求诸内的,也有求诸外的;有求诸雅的,更有求诸俗的。求诸实的,如观茶器,处茶室,叹茶叶,细论用水的讲究,侍弄炭火诸事。它们变成“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各因素在不同的茶文化中基本都有涉及,也包括潮汕的工夫茶。求诸虚的,则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种种人文赋能。向内心观照“雅”的气息,又往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如茶与修身养性、静思体悟等。

然而,求诸外、求诸俗却是工夫茶最初的烟火气息。潮汕是重商社会。据潮学学者研究,自宋代起,潮汕地区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形成了潮汕文化有别于其他内地文化的经商传统。到清代,潮汕更是倚靠着优越的江海交汇和海港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广济桥、樟林港、庵埠港等商业中心。经商收入就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计。这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在古代少受战乱烦扰,利于人口生息。中间平原虽然丰饶,但相对于众多的人口却显得资源少、紧,单靠农业耕作消化”不了人口的发展需求。于是,潮汕人有了“向外走”的愿望。与此同时,地理环境又为潮汕的“出外口人”提供了刚刚好的水道——有内河,也有外海。于是,潮汕人有了“向外走”的条件。向外走的潮汕人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了重商传统和重宗族观念,这两者与工夫茶均存在着点点滴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