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3版:院内专刊3

第十四届中日韩三国学术会议在线举行

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PRI)联合举办的中日韩三国研讨会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召开。来自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公共财政研究所、高丽大学,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野村证券,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会议。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金兴钟、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所长栗原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分别致开幕词。作为三家合作单位的负责人,他们都提到疫情对各自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此次会议关注各国针对疫情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目标,是紧迫且重要的议题。此次交流既有助于了解学习彼此国家的政策和经验,也有利于了解中日韩三国在发展阶段、政策应对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会议第一单元的研讨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应对”。韩国公共财政研究所项目组组长李桓雄、日本财政部经济与财政政策协调组主任上田淳二及李雪松分别作主题报告。

李桓雄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韩国政府的政策应对。这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金融支持工具、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政策工具三类,它们较为有效地应对了疫情对韩国经济的冲击,使得疫情以来韩国经济增速降幅小于其他国家。李桓雄强调应急就业安全措施是韩国政府为应对疫情所出台政策中的重要部分,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为交通、旅游、物流等部分有困难的行业提供职业救济,保障雇员工资;二是增加失业补助3.4万亿韩元,覆盖更多的失业人口;三是雇佣年轻人和脆弱人群从而刺激私有部门就业。

上田淳二指出,日本自2020年3月以来出台了诸多针对居民家庭和商业主体的救助政策以及其他经济刺激政策来应对疫情的冲击,这些政策使得疫情以来日本的企业破产率和劳动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20年以来,日本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较为强劲,尤其是半导体生产设备出口大幅增长。上田预计,日本的出口和私人投资在2021年和2022年将会稳步增长。疫情之后尽管工资下降,但由于政府出台了特殊现金救助计划,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反而明显增加,这在未来可能释放出新的消费需求。

李雪松在题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策应对”的主题发言中指出,除了各国疫情控制策略和经济政策刺激力度的不同外,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是影响各国疫情以来经济受冲击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的国家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比较小。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定制造业的比重,这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李雪松详细介绍了疫情以来中国经济的情况,并与其他金砖国家和G7国家经济作了比较分析。他认为,疫情冲击使得中国经济在产业、区域、投资、消费、外贸等领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需要采取综合性对策,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均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一是要推动消费和投资结构升级,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橄榄型社会,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二是要推动供给结构升级,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要推动效率结构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会议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气候变化的政策应对”。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新贸易策略小组副研究员李柱官在题为“韩国的碳中和与气候政策”的报告中,介绍了韩国承诺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相关目标,包括2030年分行业中期目标以及2050年分行业目标,并介绍了韩国政府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所提出的绿色新政。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可持续研究中心负责人江夏在题为“日本实现2050碳中和的进程与可持续金融”的报告中,介绍了日本为实现碳中和制定的一系列目标和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可持续金融在日本的发展进程,涉及绿色债券、转型金融、气候信息披露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在题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及其背后的战略考虑。她表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充满挑战,但中国已经出台了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需加强国际合作。

专题讨论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国际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主任安成培、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河内祐典、李雪松分别作了总结发言。李雪松谈到,中日韩三国都属于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迫切需要推动能源转型。尽管三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方向选择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要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此次会议交流分享使三方学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政策考虑,有助于相互借鉴经验。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为此次会议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为中方筹备单位。

(韩胜军  冯明  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