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永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6日,“2021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数字文化产业”,展开深入研讨。

数字化深刻影响文化产业

1996年,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描绘了人类数字化生活的愿景。如今,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这与尼葛洛庞帝25年前的展望完全不同。

文化数字化进程对演艺产业影响巨大。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庹祖海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已经从辅助性应用发展到系统性使用,在舞台技术领域的影响尤为深远。数字化的发展并非要让线下的演艺活动完全被线上取代,而是要促进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

论坛创办人、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文化产业发展应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创造高质量文化内容,吸引青年消费群体,借助数字科技,创新传播形式,以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践行文化自信的目的。我们期待文化科技创新论坛能够不断创新办会模式,全方位提升学术会议的学术影响力与业界影响力,真正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利用数字叙事讲好非遗故事。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郭良文看来,结合传统技艺和新兴技术,利用多媒体及超文本,可建构沉浸式互动体验。这种虚拟与真实交错的形式,或许更能还原真实的非遗,助力我国非遗文化推广。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数字文化消费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承忠建议,首先,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有效的制度保障下,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其次,要推进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最后,要利用数字技术有效调控文化经济,监管文化市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有效的决策咨询是智库建设的重要使命。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炎建议,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智库建设和研究中,这样在提供服务决策咨询报告时,才能对当下和未来的状态进行有效掌控和分析。在统一市场条件下,通过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消费、文化企业活动、文化投资的数据可视化分析,来确定文化产业的区域边界,已成为我国区域文化研究当中一个特点和亮点。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文化创新的科技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场景”“数字文化产业的区域与行业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有学者表示,新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不断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同时,还要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论坛同时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仪式。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