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助力思政课创新
本报威海11月7日电 (记者张清俐)11月6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网络思政创新”学术会议在山东威海举行。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吴文新表示,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辉煌历程,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赓续至今,英模辈出;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承担弘扬这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谱系的历史使命。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大思政课”正在有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认为,大思政课作为“课”的形态,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历史事件导入、生动的实践案例、现实生活素材、历史文化传统挖掘、学术资源深层拓展等教育内容;形式上则有英雄模范人物、行业卓越人才现身说法,或拓展课堂、实践服务等教育方式。
用好“大思政课”向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副院长郝书翠表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素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发掘利用好党史红色资源,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拓展学理深度。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敬斌提出,时空叙事、情感叙事、理论叙事、哲理叙事,从不同层面同构了党史教育的四维整体。将四维结构有机整合,使得宏大与细微融合、情感与理性并蓄、讲实与讲虚一体,从而实现党史教育内容与体系的统合,以更为立体、鲜活的视野,最大化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在维度。
会议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