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珊银币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李锦绣
20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出土和发现了大量萨珊银币,引起中外学者广泛关注,成为相关研究的热门问题。
来自内附蕃族所纳赋税
山西省朔州市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一枚萨珊银币,并附有说明文字:“唐代。直径2.9厘米,重3.6克。呈不规则圆形,无孔,宽平缘,两面压印有纹饰。正面是王者侧面半身像,像外是连珠圆圈。王者冕上的圆圈上有一雉堞形饰纹,圆圈外两侧及下端各饰一新月。背面正中是祭坛,其两侧各有一站立的祭司。左侧祭司外似以钵[罗]婆文铭文,可能是国王名。再外是连珠圆圈。……此枚银币应是唐时波斯国同我国通过丝绸之路往来贸易时之遗物。”根据银币国王冠式、国王形象、外缘特点及铭文,可知此钱币应为库思老一世Khosrau I,531—579年在位)时所铸的银币。
关于我国现存的萨珊银币,孙莉等学者已进行了详细统计,大致估算为1900多枚,具体分布情况是:新疆1132枚,长安、洛阳两京附近地区560枚,甘肃23枚,青海76枚,宁夏3枚。此外,尚有河北41枚、湖北15枚、内蒙古4枚、辽宁2枚、山西50枚、广东32枚、南京1枚。近年来,在交河沟西、巴达木、木纳尔、阿斯塔那等墓地中发现银币13枚,山东东阿出土3枚。在这些统计和报道中,朔州市博物馆这枚银币并未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