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难民·移民: 关于古尔纳的关键词
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非故事
殖民·难民·移民: 关于古尔纳的关键词
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非故事
殖民·难民·移民: 关于古尔纳的关键词
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非故事
◇张勇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竞争中,作为独特的文化传播媒介,纪录片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等功能。作为中国“铁路外交”的里程碑,坦赞铁路应该成为当下面向非洲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之一。《重走坦赞铁路》摄制组正是基于上述设想来展开拍摄与传播的,并获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实现了“非洲制作”和“非洲传播”并轨。
为何要“重走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领导的第一大援外工程,当时的中国尚处在困难时期,但出于第三世界大团结的道义,派遣5万名中国铁路工人远赴非洲,历时6年修建完成了这条全长1860.5公里、贯穿东非和南部非洲的交通大动脉,其竣工以来一直被看作中非关系的丰碑。已故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曾表演讲述这一段历史的相声《友谊颂》,成为老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对坦赞铁路的认知大多源自中小学历史课堂。成为一名老师后,我开始在课堂上询问来自不同专业的更年轻一代学生,让我震惊的是几十人的课堂通常只有个别人听说过坦赞铁路。我还被告知,中小学课本和中国铁道博物馆里已没有任何坦赞铁路的内容。国内尚且如此,国外更不用说。重走坦赞铁路》在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开拍的首日,我们遇到一群等车的德国年轻人。联合导演尼尔斯与他们攀谈时问道:“你们知道坦赞铁路是哪个国家修建的吗?”对方居然答道:“德国吧。”当尼尔斯告诉他们这条铁路是中国修的时,对方闻之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