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A10

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李桂丽  罗文东

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发生,需要关注“人”这一关键性主体要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丰富,汇集了大量优秀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如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力量,将会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我们应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让人民成为“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越是在遭遇困难挑战、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越要依靠人民群众并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最终获得解放的应有含义。

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亦是如此。国有企业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既是践行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主体,又是联结党建与业务的物质载体。党的建设涉及意识形态领域,而企业业务则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的物质活动领域。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性。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过程中,这一能动性就体现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能够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投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各方面和全过程。企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劲头足,就能够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如果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虚化,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需要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丰富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党性修养,强化他们对于党建重要性的深层次认识,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积极开展,也有利于完善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提升他们的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继而推动企业的整体性发展。抓住了国有企业中“人”这一关键性、主体性要素,也就抓住了国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

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榜样的力量,也离不开榜样的带头引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实施思想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手段和凝聚人心的宝贵经验。典型人物、先进榜样能够引领时代的发展,也承载着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精神诉求与价值旨归。如果企业能够重视先锋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并利用好榜样的力量,将有利于企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出更大成绩。国有企业应积极学习已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典型榜样,也要树立自身的标杆人物,挖掘其中的精神元素,秉持并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焕发出生命光彩,也以此激励本单位职工,尤其是年轻力量以榜样为目标,比学赶超,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将高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脚踏实地、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  

抓住党建各层次关键人物

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和业务的融合发展,需要抓住企业各个层次的关键人物。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要有全心全意抓好党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纪委书记要坚持组织纪律原则不动摇,在监督执纪方面有所作为;如若条件许可,要尽可能设立专门抓企业党建的专职副书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失之于宽、软弱无力,要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切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要加强特殊岗位人员的监管,特别是对权力、资金、资源集中的部门和人员要特别关注,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各级党组织要在企业治理框架范围内主动参与各级决策的贯彻执行过程,并监督企业管理人员的遵纪守法情况;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基层生产经营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与企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弘扬企业文化,树立党建标杆和党员典型。要尊重企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更要在广泛民主基础上形成正确决策。切实解决职工反映强烈又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限期整改、责任落实,变压力为动力,变矛盾为力量,促进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企业党建模式,提升企业党的建设的活力、水平和内容。国有企业拥有技术、管理、资金、人力资源等条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机构在党建理论研究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应积极开展企业党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建方面的深度合作,探讨并试行结对子式的“红色1+1导师”“手拉手”行动,让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博士们与国企各支部之间结成对子。也就是说,要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人员请进来,也让企业单位的人员走出去,多看多学多体会,这样既有利于提升企业党建的能力和水平,又能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积累下丰富的党建经验,让党的建设理论在实践中获得蓬勃生命力,也让从实践中获得的党建理论得到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围绕国企党建,校企之间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实现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形式。

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融合过程上,关键靶点在于育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做到了育人,也就做到了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是个长期过程,国企党建不能争朝夕之功,而应立足目前,放眼长远,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深刻改变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