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融合
本报讯 (记者赵徐州)11月6日,第三届“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展开深入交流。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徐彬认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审视文学创作与文学世界,揭示人的政治经济属性与伦理道德属性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别让我走》中虚构了一个克隆人的“黑尔舍姆”共同体。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教授王卫新看来,黑尔舍姆的奇特之处在于,在一个“什么都卖”的人类世界包围圈中,黑尔舍姆却运行着一种以礼物交换和代币交易之争为核心的“稳态经济”模式。在物质充裕的条件下,“稳态经济”的优越性得以彰显。这不仅对理解英国现代社会中的共同体形塑有着重要启示,也对理解世界范围内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共同体形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大有裨益。
美国诗人玛丽安·摩尔善于将“大历史”化为“小历史”,将视线投射到史学家不屑发现的历史细节问题上,并加以阐释。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李文萍谈道,在《绰绰有余》中,摩尔通过回顾第一个定居点詹姆斯敦的历史,重新阐释了美国的政治起源,揭示了美国定居主义的两面性。她通过在作品中展现出美国定居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征服,进而警示成为定居者的美国人应感恩已经取得的成就,包容被他者化的民族和文化。
会议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与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科研处、学科发展规划处联合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