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大都市视域下的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上海是我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被赋予了重要的国际性城市功能。截至2020年6月,上海共有16个区,所辖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2020年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5.78万公顷。市郊各区的乡镇还在,农村务农的农民还有,在新征程上,乡村振兴仍然是上海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上海强化城乡整体统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乡村逐渐成为上海高科技农业的领军者、优质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城乡融合和生态宜居的示范区。2021年6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谋划好乡村振兴,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孙雷表示,三年多来,上海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下一步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补齐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短板,重点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城乡互动,要素互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依法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城乡综合帮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