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阿Q正传》以少胜多的艺术

  • 我与姑母叶嘉莹(二十二)

  • 中华思想的农业起源

  • 我与姑母叶嘉莹(二十二)

  • 《阿Q正传》以少胜多的艺术

· ·

《阿Q正传》以少胜多的艺术

◇张梦阳

《阿Q正传》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发表至今已经100年了。百年来,对它的思想意义和阿Q的典型性讨论很多,艺术价值却很少提及,今天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它独立的艺术特色。

大道至简

1933年,茅盾的长篇小说杰作《子夜》问世,引起中国现代文坛的轰动。尽管《子夜》存在评论界早已批评的为预设理论服务、结构欠完满等缺点,但确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长篇小说巨著,显现出了茅盾企图“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雄心和恢宏、婉美的文笔。这时,右翼刊物《新垒》5月号发文说:“以阿Q传沾沾自喜,躲在翻译案头而斤斤于文坛地位保持的鲁迅,不免小巫见大巫了。”其实,这完全是对文学一窍不通的挑拨之言。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不能以字数多少、书的厚薄为准的。

虽然《子夜》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珍品,但塑造的主要人物吴荪甫与阿Q没有可比性。其根本原因是《子夜》即使在“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上有成功之处,但未能像《阿Q正传》那样深入到人物的精神机制和思维方式中去,做出类似精神胜利法的概括。“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样符合阿Q身份又具有精神胜利法普遍性的概括是不易做出的。冈察洛夫用了那么多笔墨才写出奥勃洛莫夫的懒惰,而鲁迅只用3万字就把阿Q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特具的“精神上的胜利法”跃然纸上,足见鲁迅的明快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