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2版:院内专刊2
本版标题
  •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发布

  • 推动地区国别类学术期刊发展

  • 学者研讨绿色创新与转型发展

  • 发现文化与经济间的作用机制

  • 把脉世界开放大势

  • 202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

· ·

发现文化与经济间的作用机制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10月30—31日,第七届文化与经济论坛在河南开封举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提出,实现我国“十四五”规划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经济研究者增强使命感,在回应重大时代命题中建构起具有时空穿透力与理论深度的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价值不在于研究问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够以小见大,拓宽研究视野,去揭示问题的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有深刻的剖析,我们不仅需要注意到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应该重视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文化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研究发现,中国自古就有贫富调节的思想传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以及“等贵贱,均贫富”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被统一在一个思想体系之中,彼此联系又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中国贫富调节思想。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以大同社会和小康作为社会理想目标,以民本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又有富民和均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大同理想、民本思想和富民及均平思想彼此之间也有着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