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传承廉德文脉
■大东山清风馆
■清廉人文讲堂
上虞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男孝之首舜的诞生地,东汉孝女曹娥“江以孝永”,刻进血脉中的舜娥德韵绵远流长。司马迁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孝风相承,孝廉相连,相当数量的上虞历代官吏由举孝廉”而起始。
上虞是王充故里,王充提出“案古篡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的思想,与现在力倡的“清廉文化”,在文字外延和内涵上达到了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清白廉洁”思想和表述语的源头。东汉孟尝“合浦还珠”,民感其德,在孟尝隐居乡下后,仍有百余户人家敬仰其品格,迁来与其为邻,合浦曾改名“廉州”,上虞至今还保留孟尝亭。南宋廉吏魏杞对皇上所赐财物一介不取、悉归于官”,宋孝宗赞他“卿亦太廉矣”,并以“太廉堂”三字赐之,上虞魏氏后代建“太廉堂”弘扬先祖清廉之风。此外,上虞还有北宋宰相杜衍“辞禄”、南宋名臣李光“青鞋布袜”,明朝叶经、陈绍、谢瑜、徐学诗“四谏”冒死诤奸,清朝户部尚书梁国治清俭不名一钱,历代清官廉吏辈出。叶天底、竺可桢的家书,高风亮节,感人至深。
近年来,上虞深入挖掘本地廉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串联全区清廉地标,将上虞历史文化中的清廉因子与孝德、红色、乡贤文化等相结合,推动廉德文化绵延传承,历久弥新。围绕上虞廉德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历史和未来,上虞多次邀请浙江省内外专家学者,开设“清廉人文讲堂”,先后组织“儒家文化与清廉思想”“茶与廉”“上虞历史上的清廉文化”等讲座,让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廉德文化的洗礼。10月16日,首届中国(上虞)廉德文化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廉德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对策,不断增强上虞廉德文化的辨识度和内外传播力。
2021年,上虞深入实施“文化铸魂提质年”活动,将廉德文化作为文化铸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廉德文化价值理念弘扬工程、廉德文化理论研究工程、廉德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工程、廉德文化创作宣贯工程、廉德文化教育实践工程、廉德文化集成展示工程“六大工程”正全面推进。
上虞是“青瓷之源”,早在东汉时期,上虞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瓷器,并首次发现东汉到三国西晋的完整窑炉发展过程,如今仍保留有大量文物古迹。青瓷具有“洁净如玉”“千锤百炼”“以心塑型”“不蛀不腐”“定力静气”等内在品质,这些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融入上虞廉德文化。今年,上虞以“展青瓷韵味,扬虞舜清风”为主题,开展清廉青瓷创作大赛,向全国陶瓷手艺人、艺术设计家发起邀请,结合上虞地域文化中的清廉特质创新打造陶瓷艺术品。青瓷创作者们通过艺术的语言,让无形的“清白廉洁”思想融于有形载体之中。
近期,大东山清风馆建成投用,形成“四梁八柱”展陈体系,“四梁”由中华孝源——舜娥德韵、山水诗源——晋唐风韵、瓷国之源——汉宋雅韵、浙学廉源——《论衡》清韵构成;“八柱”由清廉机关、清廉镇街、清廉村社、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国企、清廉民企、清廉交通构成,全面体现廉德文化千百年传承,展示廉德文化新时代实践,加快推动廉德文化入脑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