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本版标题
  • 构建创业学学科体系应突出中国特色

  • 迎接RCEP生效实施的几点思考

  • 构建减污降碳精准治理体系

  • 为国有企业强﹃根﹄铸﹃魂﹄

  • 5、一句话点评

· ·

构建减污降碳精准治理体系

◇张海玲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研判当前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排放源头未能全面识别,减污与降碳的决策措施及施策路径无法有效整合,法律、政策、财政金融、人员等基础性保障措施亟须加强,科学评价及反馈机制有待建设,部分地区仍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或“一刀切”现象,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应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推动构建以精细化管控为核心的减污降碳精准治理体系。

构建减污降碳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识别就是按照科学的标准,借助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减污降碳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排放因子,厘清排放源头,为精准施策、靶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精准识别的前提在于全面监测,重点在于标准制定,目标在于有效甄别。首先,要将温室气体监测纳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抓好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加强监测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其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联动的标准落地,完善低碳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监测标准等,发布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再次,加快构建地方、行业、企业与排放因子的分类识别机制,找出高排重污的地区和行业,明确重点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新兴污染物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