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何以必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何以可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何以实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何以必要
◇王新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于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群体中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总体而言,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心态是积极的、向上的,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社会心态也显露出来了。社会心态本质上是群体价值观的阶段性、动态性、行为性反映,从价值层面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适作用。
社会心态的衍生需要正确的
价值认知予以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社会心态是社会群体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在对个人与外部关系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其衍生与主体对外界的价值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当外部世界的发展符合自身价值预期的时候,群体就会获得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会表现出强烈的价值冲突。社会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部分社会群体受制于个人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难以科学评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矛盾,同样也难以形成长远的、客观的、稳定的价值认知。因此,这部分社会群体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困境,导致难以理性调和个人与社会、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会从狭隘的、短视的、易变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国家、社会、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体现出中国人面对建设国家、社会、发展自身的价值诉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在价值要求。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长远性、稳定性、合理性的特征,是决定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因而,作为文化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更为表层的社会心态衍生也起着牵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