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与原始性创新

  • 多路径舒缓心理学本土化焦虑

  • 《学术界》2021年第8期

  •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5期要目

· ·

多路径舒缓心理学本土化焦虑

◇吕晓峰  孟维杰

心理学本土化焦虑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既可能会慢慢销蚀本土心理学者的文化自信,也可能会逐渐动摇其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信念。为此,亟须舒缓这种焦虑带给心理学本土化的消极影响,因为这涉及建设中国特色本土心理学何以可能并如何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心理学本土化焦虑的表现形式。一是心理学本土化心态焦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试图通过对西方心理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努力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这是一种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努力从西方心理学的垄断和控制中表达自发性、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心声,尽管这种心声看起来有些迫切;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对心理学本土化的文化契合和文化错位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建设怎样的本土心理学,难有定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更多时候,心理学本土化还停留于以本土人群、本土现象为对象,以西方方法或者‘改良’后的西方方法进行研究的层面”。这种验证性研究除了能为西方心理学提供跨文化证明外,对心理学本土化而言,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似乎要大于其积极建构价值。不过,努力尝试推动心理学本土化发展,建设与西方心理学分庭抗礼的本土心理学,始终是本土心理学家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心态焦虑未能得到有效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