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农业文明”的概念与发展模式
◇方李莉
近年来,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等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生态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5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宪法。这三个方面的根基都在乡村,乡村包含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因此,乡村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只有在乡村才可以最好的实践和实现。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如果从学术角度来思考,一个新的概念便呼之欲出,即“后农业文明”的概念。因为这些战略都是针对乡村提出来的,但今天的乡村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乡村,即使我们去保护它,去重建它,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视角,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