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A01

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报记者  曾江  赵徐州

创造辉煌发展奇迹的中国,始终牵动着世界的目光。11月的首都北京,再次引发全世界关注。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此次会议永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

连日来,全国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上下,从银装素裹的东北黑土,到风景如画的西南边疆,奋进新时代的每一颗中国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同频共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基于全面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科学阐明了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标明了这一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党的百年奋斗无可辩驳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成熟的百年大党和阔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信、理论创新和实践担当。

坚持理论创新  回答时代课题

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长期从事党的基本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接到记者采访电话,年届七旬的他和蔼可亲、声音洪亮,回顾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他如数家珍,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第三个历史性的《决议》提出了重大理论论断,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但是,我们决不能主观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直观地回答或马上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各种问题的实用理论。一百年来党的成功实践,就源于面对重大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并有力地指导实践发展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回答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说,这一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就根本体现在这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近期和相关机构联合开展的“数字生态文明实验基地”研究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显示了“生态文明正全方位深刻地改变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与记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时说,从传统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工业革命以来划时代的变革,生态文明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范式的全面深刻转变。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同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在生态文明新发展范式下,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实践亮点之一。

这几天,大雪后的东北师范大学校园,玉树琼枝,美不胜收。走过老校长成仿吾先生的塑像,总会引起诸多历史追忆。老校长1953年始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传统在这里不断传承弘扬,他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师生接续奋斗。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良多。他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开创性地回答了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从东北到西南,距离长春五千里之遥的成都满城银杏披金甲,迎来了一年里最美的季节。在四川大学校园内,当年江姐读书时曾经居住的川大女生院旧址现已是江姐纪念馆,这里传承弘扬着川大红色基因和宝贵精神财富。从白山黑水到巴山蜀水,理论学术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涌动。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实力雄厚,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享有盛誉,致力于积极探索推进“两个结合”方面的学理研究。建党百年之际,四川大学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让川大人倍受鼓舞、坚毅前行。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曹萍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系统集成为完备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机嵌入于思想理念、贯穿于人文精神、融入于道德规范、运用于思维方法,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伟大实践的强大生机与活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境界。

“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次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和理论飞跃。”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多年来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连日来倍感振奋,更觉得社科人责任重大。他表示,社科人不仅要从更高的站位和更多维的视角深入理解这个“新的飞跃”,而且要深刻把握“新”的丰富意蕴。新时代是理解“新的飞跃”的关键要素和国情表达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了全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备、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实践的重要指导,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大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植根中华沃土  焕发时代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民做学问”,走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楼,入口的巨石上镌刻的六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院门北侧的“蜀学墙”上,雕刻着李白、杜甫、苏轼、郭沫若等巴蜀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高中伟充满自信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重大责任掌握好这个看家本领,坚决保持行动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基础,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重大责任打好这个基本功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重大责任用好这个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学术研究的思想文化源泉,不断推出具有鲜明“中华基因”和“中国印记”的学术成果,让世界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5000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对于解答中国和世界的时代之问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参加了10月中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分享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根基的思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和鲜明特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时代高度的有效激活和发扬光大。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中华文化最优秀的营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成为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在他看来,建党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切奋斗和成就,是一本打开了关于党和人民的本质力量的书,是精神变物质最恢宏、最生动的见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高度的丰富和激发。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和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梦想与激情,成为赓续精神谱系、弘扬中国精神的典范,成为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对此,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表示了同样的学理见解。作为地方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只有入脑入心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工作,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更多更深层次的领悟。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彰显新坐标,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上,“两个结合”引起与会学者关注热议,纷纷感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要在文化传承中进一步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质,通过对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和阐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提出,与新时代的主题相适应,中国哲学的位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我们应当立足中国文明史来重述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核心力量的集中表达。只有如此看待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才是把握和阐释中国文明历史之整体的关键,也是把握当代中国与传统中国之间连续发展的关键,期待中国哲学可以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青年学人是中国学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金刚向记者表示,“两个结合”内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复兴,绝不意味着文化复古,而是在“两个结合”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自主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新时代形成以“人民性”为特征的文化形态,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科学行动指南  引领奋进方向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秋末冬初的遵义,层林尽染,位于红花岗区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庄严肃穆。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总在激励着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肩负着推进党的历史与革命精神研究的任务。身在红城遵义,该中心教授杨娟始终关注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议程,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中央的号召让包括她在内的红城学人心潮澎湃,更加深切感受到《决议》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她表示,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必须高度自觉自信地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赢得百年奋斗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在杨晓慧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面向中国学术繁荣发展的未来,我们要坚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高中伟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务必要全面准确掌握这一思想武器的科学体系和重大理论贡献,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各环节,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聚焦党中央关心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向史而新,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是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战略基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取得更大胜利的方法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