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陈涌(1919—2015),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鲁迅研究专家。广东南海人,原名杨熹中,又名杨思仲。1938年奔赴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深造。1944年任《解放日报》记者,后任文艺副刊副主编。20世纪40年代,参与编辑“中国人民文艺丛书”。20世纪50年代,先后任《人民文学》《文艺报》编辑。195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现代文学组组长、研究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1961年秋,任教于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鲁迅研究”“茅盾研究”“曹禺研究”“列宁论托尔斯泰”等课程。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陈涌被调回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艺组组长,《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名誉主编,《文艺报》主编,曾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陈涌在文艺理论与批评、鲁迅研究等方面发表了百余篇重要文章,先后出版了《文学评论集》(1953)、《文学评论二集》(1956)、《鲁迅论》(1984)、《陈涌文学论集》(1984)、《在新时期面前》(1993)、《陇上学人文存·陈涌卷》(2015)等著作。陈涌的著作曾先后获得《人民日报》文学评论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等多种奖项。
